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近日,东花市街道启动“养老在花市”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体系,推出“六个事项”居家养老服务清单,针对性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进入“十四五”时期,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中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家庭和老人的愿望。住在自己家里,就能享受医疗护理以及心理慰藉等服务,还有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上门提供助行、助洁、助餐等帮助,这种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根据《辽宁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辽宁省60岁以上人口1095万人,占总人口的25.72%,其中65岁以上人口741万人,占总人口的17.42%,目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比重持续增大,养老需求更趋多样化。
11日上午9点半,专业养老机构的护工谢建芬来到斜桥巷社区三家村小区的屠奶奶老人家里,提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相关服务。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她为老人打扫卫生、换洗床单、剪指甲按摩,干完活,还陪老人聊了会儿天。
12月8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若干措施》的通知,将加强一系列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北京市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99%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助餐助浴、上门照护等服务,成为居家养老普遍面临的需求。
2023年,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已在黄浦全区十个街道铺开推广。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它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一系列具体的现实困境。
近日,浙江江山市峡口镇居家养老“未来生活馆”项目建设现场热闹非凡,装修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室外配套建设和内部隔墙粉刷,电梯安装材料也已经陆续进场。
翠苑街道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于2019年携手福寿康共同打造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于2020年3月完成建设。
“中国式养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正在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如何提前筹备养老是我国已老、未老人群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问题,如何才能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各地探索采取各种措施,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互联网+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对于破解我省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近期,《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3153-2023)(以下简称“标准”)发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将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服务组织条件及相关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