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崂山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正式与居民朋友“见面”。街道将原居委(崂山四村37号)改建增能,进一步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在社区内嵌入养老服务设施,不断缩短养老服务半径,实现不出小区即可享有便利可及的“微助餐、微日托、微社交、微助浴、微健康、微便民”等“六微”养老服务,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宛如一场跨越年龄的相聚,为“代际融合”打开了一扇通往无尽可能的大门。在这里,年轻人可以用志愿服务时间抵扣房租,节省生活成本,老年人可以得到年轻人的陪伴和服务,增加生活乐趣。
近年来,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养老服务驿站和养老助餐点建设列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满足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今年上半年,区民政局持续发力,新增养老服务驿站6家、养老助餐点10家,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的为老、就餐服务。
8月14日,20余名参观人员走进上海市普陀城怡养护院,感受智慧化、个性化、多元化养老服务的独特魅力。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与机械,而是化作了温暖人心的力量,让每一位长者的晚年生活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近年来,公主岭市关注老年群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大力实施城乡幸福养老扩面工程,批次建设区域养老中心,同步推动高龄津贴覆盖,提供上门养老服务等一系列举措,让群众从养老变“享老”。近日,走进部分街道(社区),近距离感受岭城老人的幸福生活。
8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医保局、省民政厅负责人等介绍山东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银发族”规模持续扩大,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家门口安享晚年,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
从敬老院到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是名称之变、服务之变,更是理念之变、机制之变。为破解农村敬老院服务质量不高、经费不足、机制僵化等难题,新沂市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环境更新、机制革新、运营创新,形成了农村养老“新沂模式”。
养老服务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养老服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在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的专门人员,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和养老服务经营管理人才。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创建工作,把养老工作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力求打造一座“可托付终身的品质之城”。
为满足农村居民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万州区从2019年开始在农村试点推广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模式,由政府出资修建养老服务机构,委托民营企业为入住的特困供养对象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近日,陆家嘴街道崂山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正式与居民朋友“见面”。街道将原居委(崂山四村37号)改建增能,进一步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在社区内嵌入养老服务设施,不断缩短养老服务半径,实现不出小区即可享有便利可及的“微助餐、微日托、微社交、微助浴、微健康、微便民”等“六微”养老服务,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积极推行“党建+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团队,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者紧密相连、互为支撑的一体化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系列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落地,努力让居家养老变得“无压力”,上门服务实现“零距离”。
财联社8月9日电,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永新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围绕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有效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营口市养老服务业联合会是由全市从事养老服务事业、养老健康产业的养老机构和企业、医养结合医疗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整合130余家成员单位资源融合发展,探索医养结合、旅居康养、安宁疗护等多元养老服务,打造幸福养老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