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北大教授感慨照顾失能母亲引共鸣,普通家庭照护老人有多难

  • 搜养老网
  • 2024/04/23
  • 北京日报客户端
  • 次浏览

近日,《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在网络刷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讲述了自己照护失能母亲的故事,引发许多人的共鸣。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照护失能老人也将是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进西城区一个有着两位失能老人的家庭,探寻照护者的日常难题和心灵困境。

出行难 八旬老人一年多没下楼

“来了,快坐!喝茶还是饮料?”上午10点,记者走进西城广安门一栋老楼5层一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66岁的武阿姨和她88岁的老母亲,热情地招呼着记者。

“老太太一年多没下楼了,平常来的人也少,来个新人儿稀罕得不行。”武阿姨看着“精神”起来的老母亲打趣儿地说。这个90多斤的瘦弱老人,坐在沙发的一角,背靠着两个“硬挺”的大靠垫作为支撑,从早上起床后,她已经在这儿坐了2个多小时了,“坐着”是老人每天最长时间的活动。

拉过老人的手,明显能感觉到她的左手要比右手小很多,“手指就像‘面条’一样。”武阿姨贴切地形容。2018年,老人因为脑梗导致半身不遂,整个左半边身子失去了活动能力,成了“半瘫痪”的失能状态。

生活同样改变的,还有老人的大女儿武阿姨。其他兄弟姐妹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全承担照护母亲的责任,“离不了人”的24小时陪护任务,就落在了武阿姨身上。“从早到晚就围着她转,睡觉都得睡一个床上,晚上上厕所还得喊我,我得给她拿尿盆。”

母亲刚失能后的那几年,武阿姨还总想着让老人出门“解解闷”,但住的老楼没有电梯,如何把一个失能老人“弄”下5楼,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儿。考察了一段时间后,武阿姨看中了一款“电动爬楼轮椅”,毫不犹豫地花了一万三千八,买了一个“高配”版本:一按电动按钮,轮椅后头的履带就会自动伸开,只需要把老人“绑”在前头的轮椅上,有人向后压住轮椅,转动起来的履带就能辅助上下楼。

但使用过几次后,武阿姨渐渐发现,一个人要掌控这样一个约1.4米高、重量超过60千克的“大家伙”,非常费劲。狭窄的楼梯空间、每一级陡峭的台阶也都在无形中增加着使用难度。武阿姨要一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轮椅,一边还得看看轮椅上的母亲是否坐得安稳。5层楼梯下来,经常要花费半个多小时,即使是大冬天,也能热出一身汗。

“爬楼轮椅”不再使用,是因为武阿姨摔了。“都下到2楼了,也就剩2级台阶了。我一个没控制住,轮椅向前冲了下去,连带着我也一起摔下去了。头一下就磕到前头的墙上了。”“咚”的一声巨响,惊动了邻居,赶忙跑出来帮忙。好在轮椅的支撑,让绑坐在其中的母亲毫发无伤。但武阿姨却磕了个“头破血流”。“从那以后,我就不敢一个人弄这个轮椅了。”一年多以来,这位88岁的失能老人再没下过楼。

雇人难 家里男护工半年换了仨

长期照护半身不遂的病人已经让武阿姨心力交瘁。更加不幸的是,去年8月,她的老伴儿突然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后,也成了一位失能老人,需要24小时“被照护”。儿子还得上班,实在“分身乏术”的武阿姨只好急忙找护工。

为了让老伴儿不整日躺在床上,渐渐恢复一些体能,需要有人每天把老伴儿从护理床上抱起来,绑在一个训练架上进行四肢训练。武阿姨曾经尝试过抱起老伴儿,结果一个没扶稳,两人都摔在了地上,“他130多斤,我一个人根本把他弄不起来。而且他生病之后,身体发力也变了,有时候会‘反用力’,就有时候你想扶他起来,他还不受控制地向外推你。”那天,尝试过几次没把老伴儿拉起来后,武阿姨只好给亲戚打电话求助,等亲戚来时,老伴儿已经在地上躺了几个小时。

“谁不知道女护工照顾得更精细,但我们家这情况,首选的是男护工,得有劲儿才行。”武阿姨说,“本身男护工就少,找到满意的就更难了。现在这个,是这大半年里换的第3个了。失能老人难照顾,得特别细心,前两个没责任心,眼里也没活儿,有时候老头儿都大小便很久了,护工也没发现。”现在,为了随时了解老伴儿的情况,武阿姨给家里装了监控,没事儿的时候,她就从手机里调出来“远程”看看那边的情况。

心境难 渴望被外界关注和理解

面对家里的两位“失能老人”,原本乐观的武阿姨也难免要经常叹气,对她来说,“心境”上的难题也要克服。

在母女两人24小时“绑”在一起的日常生活里,除却每天的吃喝拉撒,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聊”。在武阿姨家里,还留有一台座机电话,就放在老太太常坐的沙发旁。“早就没人用了!但老太太就是不让停机,有时候还想给人往外拨一拨电话,但从来也没给谁拨通过。”武阿姨说,“拨电话”是老人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不然就是坐着看电视。

“下不了楼,能怎么办呢?她无聊,我也无聊。离不了人,连买菜都得等妹妹来看老人时,帮忙带一些。我就天天这么在家守着,说实话,很煎熬。” 武阿姨是个乐观的人,总是笑眯眯的,但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日复一日,也确确实实在这个“小老人”身上,留下了难以掩饰的痕迹。

除了日常照顾和陪伴的煎熬,不被外界理解有时也会让武阿姨感到沮丧。“之前带母亲出门,我不会用打车软件就招手拦车,结果很多司机看到是带着坐轮椅的老人都不停。”武阿姨说,后来好不容易打到一辆,她费了好大劲才把母亲弄上车,司机还非常不耐烦。

不过也有令她感到欣慰的事情。“社区最近专门给我老伴定制了一个专属坡道,解决了他出门去医院复查、针灸的难题。”武阿姨的老伴儿住在2楼,楼内虽然有电梯,但得经过5级台阶才能到达电梯口。“别看就这5级小台阶,如果不用轮椅推,男护工一个人也弄不下来。”武阿姨说,她找到所在的白纸坊街道和平原里北社区,社区知道她家有照顾两名失能老人的重担后特别上心,想方设法帮他们打造了一个专属坡道。


“这处楼梯台阶的坡度比例,无法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无障碍轮椅坡道设置的比例要求。如果直接改成永久坡道,不仅不安全,其他居民走起来也不方便。”负责改造的白纸坊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孙宽说,后来大家集思广益,设计了一个可移动的分段式实木斜坡。

“这个斜坡分为两块板,每块板长1.2米,宽90余厘米,两块板一起拼接上,整个坡长为2.4米,配合着78厘米高的台阶,整个坡道的坡度非常平缓,符合无障碍轮椅坡道设置的比例要求,轮椅能够稳稳当当地通行。”孙宽介绍。

为了保障坡道的“十分”安全,街道和工人们在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考量坡长时,在坡道下方为推轮椅的人特意预留了足够的转身空间;为了增加坡道的摩擦力,每块小木板之间的拼接还有几毫米“高差”,就像是“搓衣板”一样,起到防滑的作用;工人师傅还将木板反复细致打磨,保证板子上没有“倒刺”,不会在使用装卸时扎手……

有了这样“专属定制”的坡道,武阿姨的老伴儿下楼容易了许多。“这种困难能被关注解决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在武阿姨看来,她在照护过程中还有许多短时间难以解决和克服的“困境”, 但街道社区不遗余力的帮助让她特别感动。

专家观点

失能老人照护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每个人都在照护之中,要么照护别人,要么将被别人照护。”胡泳在《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中这样写道。虽然武阿姨一家的5级台阶之困解决了,但就整个社会层面来说,长期照护失能老人家庭面临的困难,还客观存在着。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其中失能老年人已有约4400万。

“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来减轻家庭照护的负担。”多年关注社区养老问题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缪青认为,目前失能老人更多还是选择居家养老,这就要求从社区层面要担负起更多辅助失能老人照护的责任,“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该提供更多样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多功能服务,让更多有专业知识的人及时介入对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护。这有赖于体系化运作,不仅需要跨专业医疗团队服务,还需要大量半专业与志愿者的支持。” “而多功能社区服务中长期照护的落地,也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更大范围地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会推动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缪青说。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重庆市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的详细介绍

重庆市草堂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柑子社区6组,是一家专业化养老服务

重庆市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的详细介绍

重庆市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幺店社区10组,是一家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

应对失能老人照护短缺,马建堂建议多渠道增加长期护理人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其中,全国

重庆市北碚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中心的详细介绍

重庆市北碚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中心,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石寨村碾盘湾组,是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的详细介绍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园区西路99号,是一家

助失能老人“澡”回幸福和尊严,“为老助浴”成养老新风

洗澡是健康人的日常享受,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却并非易事。随着银发经济兴起,人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