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把“养老院”搬进老年人家中 成都13个行政区试点“家庭照护床位”

  • 搜养老网
  • 2020/07/23
  • 封面新闻
  • 次浏览
  近日成都市民政局联合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出台了《成都市实施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在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等13个试点区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试点周期为2年。

  进行适老化改造后的洗手间

  为何试点?

  老年人收入难以负担机构养老费用 居家养老仍是首选

  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有户籍人口1500.07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16.04万,老龄化率达21.07%,高于全国17.9%的平均数。

  全市现有养老机构546家(其中公办218个、民办328个),养老总床位12.5万张(含筹建),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39张;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7%、65%。

  据调查,成都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每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平均成本在3000元/月以上,而2019年成都城镇企业退休职工月平均养老金为232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老年人月平均养老金仅为567元。老年人现有收入水平难以覆盖养老服务成本。此外,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目前居家养老仍然是绝大数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

  如何为长期居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解决刚需老人“不愿住”、“住不起”养老院的难题,是相关部门长期以来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成都决定在13个区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将“养老院”搬进老年人的家里。

  如何试点?

  把“养老院”搬进老年人家中 只收服务费

  试点区域,老人将享受每天不少于1小时,每月累计不少于30个小时的上门服务,将“养老院”搬进老年人家中。服务机构参照养老机构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为老人提供照顾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

  为了实现家庭照护专业化,服务机构会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居住空间条件,对老年人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设置护理床、康复器具、呼叫器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开展生活照料、体征监测、康复训练、呼叫响应等服务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

  费用方面,家庭照护床位不得收取床位费,照护服务收费在参照当前养老服务市场同类服务价格的基础上,由服务机构自主定价,并报试点区民政部门备案。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叠加享受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服务性床位补贴、长期照护保险等政策,减免家庭照护床位照护费用。


  同时,对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家庭照护床位实行“以奖代补”,服务机构在同一区内连续六个月的签约服务总人数平均达到10人/月,一次性奖励3万元(签约服务周期不低于1个月);同一服务机构在同一区内每连续6个月月均新增加10人,增加奖补3万元。

  可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对象:

  居住在家中,有专业养老服务需求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中度、重度失能的成都市常住老年人。居住在“群租房”中的老年人暂不纳入服务对象。

  老年人享受的政策红利:

  中度失能的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500元/月基本养老服务补贴、重度失能的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700元/月基本养老服务补贴;

  享受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待遇的,其符合条件的基本照护费用,由长期照护保险基金按规定结算;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包括但不限于设置护理床、康复器具、呼叫器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免收床位费。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重庆龙山街道:“家庭照护床位”推动“家门口养老服务”

今年以来,渝北区龙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居家服务工作,提供助餐、

养老观点|应承认照护老人是社会劳动,给家庭照护承担者发

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发展迅速。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的“老年人五项原则”的第三项是照护

国务院:将家庭照护者纳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

据中国政府网2月21日消息,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北京朝阳区明年将新增至少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记者从朝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朝阳区将新增至少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把专业

北京朝阳区明年新增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记者从朝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朝阳区将新增至少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把专业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要 2022年底北京石景山养老家庭照护

从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会获悉,该区发布《石景山区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