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走进食堂,人脸识别后就能看到科学推送的饮食建议。在杭州,“4.0版”的老年食堂每天提供着更智能、更便捷的就餐服务。
记者今天从杭州市民政局获悉,《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已于近日印发,自今年9月18日起施行。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基本形成,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实现基本养老服务人人享有、人人可及。
今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在聚焦术后、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康复期患者、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康复护理医疗需求过程中,依托健康大脑“底座”,在区卫健、区民政、区残联、区财政、区发改委、区智治中心、医保萧山分局等部门联动下,打破数据壁垒,共同推出“医康养一件事”服务,并以瓜沥镇作为试点推进,牢牢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近日,人民网浙江频道联合杭州市湖滨街道推出“如何在家门口幸福养老,邀您建言献策”活动。
日前,杭州市“e床养老”数字赋能家庭养老床位功能提升场景上线启动。作为杭州城市大脑2.0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杭州市民政局继智慧助餐、安居守护后推出的又一力作。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各地各部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人民日报今天起推出“办实事 解民忧”系列报道,首篇关注杭州和睦街道创新社区老年大学办学模式。
在杭州,像吴奶奶一样乐享幸福晚年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杭州市聚焦老年人需求,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方便可及、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5月11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龙马村70岁的独居老人郭香娣家里,助老员帮助老人使用按摩设备。郭香娣老人自从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政府配套提供了紧急呼叫器、红外人体感知报警器、门磁探测器、智慧床垫等智能化设备和助行椅、床边桌等适老化设备。
今年3月,家住杭州余杭区百丈镇百丈村的汤丽芳向当地媒体求助,想要公开招募一批老伙伴结伴一起住,生活上互相照应,抱团养老。
2023年,上城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安装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并将于6月前完成所有床位建设工作。上城区民政局将从暖心服务全过程、暖心探访全覆盖、暖心关爱全方位出发,为老年群体保驾护航。随着上城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养老床位建设也将为更多老人带去安心养老的“及时雨”。
老年人一个人在家时,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如何防止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在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守护“银发族”的夕阳红生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
今年,杭州市以现代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浙江省“爱心卡”试点工作,出台工作方案,并在拱墅区率先试点落地。3月24日举行的杭州市民政局“安居守护”数字应用启动会暨智慧养老服务推介展上,养老服务“爱心卡”项目正式发布。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养老的选择之一,既能满足老年人的专业养老需求,又能缓解其家庭成员的照护压力。近日,萧山发布汇总了目前萧山区内备案在册的25家养老机构名单,供大家参考。
近日,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浙江绿城椿龄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在水一方养老服务集团等49家机构成为该专业委员会的首批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