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社区有了这个养老服务驿站,我的生活方便太多啦!在这里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我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观澜街道大富社区居民黄阿姨在体验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后,开心地说。黄阿姨这样美好的体验,得益于龙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全覆盖建设。
崔国是济南一家护理院的长期照护师,主要工作是为残障失能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工作七年来,他服务过上千位老人。
为适应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嵌入式养老等各种养老方式应运而生。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基本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即老年人中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入住专业机构养老。
今年4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高质量设计为引领,以场景打造和产品应用为关键抓手,实施“百街万户”适老化改造工程,引导养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5月29日,耒阳市政协开展“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专题调研,调研活动由市政协副主席高爱民带队,市政协社法民宗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5月27日,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银川市纵深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按照“一户一案”的原则,对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六助”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覆盖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打通居家养老的“最后一公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健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日前,区民政局发布《长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办法》。
4月2日,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市民政局也正就地方标准《老年人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向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内蒙古乌海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增设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对已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等方式,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种类和覆盖范围,让老年人享有贴心的助餐、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会长朱建江指出,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已形成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态势,但是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未来应围绕“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建设,从而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当天,由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老龄健康分会、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主题论坛暨恒煦·满园长者社区开园仪式在北京举办。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传统的社区养老到社区居家养老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需求的更加精准把握,也预示着养老服务市场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2022年末,我国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7万个,床位311.1万张。然而,重设施轻服务、过度依赖补贴、可持续运营能力不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使社区养老机构的经营模式并不清晰,尤其是随着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对于相关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1月1日起,《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省第一部涵盖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我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法治化轨道。
1分钟内拨通电话,15分钟内上门服务,24小时内电话回访……如今在泰安,一个语音电话,一个按钮,不仅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护理,还可以满足其娱乐、出行、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