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北京、上海等地曾提出“9064”和“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或者7%在社区养老,4%或者3%的老人选择入住机构。但是最近北京、青岛等地民政部门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养老服务格局已经发生改变,99%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并且失能失智老年人中八成到九成也选择居家养老。
记者昨天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采访时获悉,为了让辖区内老人享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街道全面推进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为居住在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将从前“长者跟着床位走”的模式,转化成“床位跟着长者走”的新模式,帮助老年人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在家里享受类机构养老的服务。
1月28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获悉,2023年广西将培育10个以上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100个以上长者饭堂、建设1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开展1万户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多领域惠民服务。
1月7日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广播中心FM103.3综合广播《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节目中,有听众对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配置以及如何办理等问题格外关注,节目后,广播中心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
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般仅仅能够为老人提供娱乐活动、长者助餐等服务。如今,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推出一种新型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能够医养托老,保健康复,还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等。佛山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家庭养老床位”全周期运营模式,已获得山东省民政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为进一步推进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10月12日,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安庆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我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对象认定、提供主题、工作流程、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八项内容。
民政部、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将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10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20万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去年9月,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政策落地,武汉市为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长期居住的城镇低收入和农村低保家庭中失能的老年人等符合要求的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在沈阳新乐街道新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一位80岁老人坐在家中,通过实时视频预约保洁和送餐服务。接线人员立即在平台上录入老人的预约信息,并分派服务人员接单,准时上门服务。
提出申请、上门评估、签订合同、安装设备、定制服务计划……日前,记者从海沧区了解到,只需要简单五个步骤,老年人就能把养老床位“搬回家”,足不出户享受专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
青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目前,青岛市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有204万人,其中8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28.8万人。
彭浦新村街道老龄化程度高达44.8%,其中多数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为满足街道辖区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失能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彭浦新村街道积极响应、稳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项目,截至11月24日,街道已累计完成需求评估183户,其中155户已达成签约。
2021年6月,长春市获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城市,获得专项资金2562万元。
11月15日讯 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青岛聚焦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家庭养老床位送专业养老服务进农村,加快构建城乡统筹、覆盖全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升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生活幸福感,2021年,静安区试点推广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让老人真正实现原居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