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奔涌而来,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2025年以来,重庆市推出全国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公费培养试点项目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政策,以两大创新举措为支点,撬动山城养老服务的全新升级。
育才“种苗”
破解养老人才困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801万,占比25.11%,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7万人,养老服务人才缺口达1.5万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为突破这一瓶颈,重庆创新推出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公费培养试点项目。该项目由市民政局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联合打造,实施时间为2025年—2027年共三届,限生源地为重庆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含同等学力)报考,计划每届招收100人,三届一共招收300人。今年,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在高职专科批实施录取,安排招生计划100人。
考生只需符合参加相应考试且成绩达标、填报专业志愿、热爱养老服务工作等条件,就有机会成为“公费生”,享受免学费住宿费、奖助学金等福利,还能获得丰富的实习实践与交流机会。毕业后,他们将在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等岗位开启职业生涯,转正后薪资稳定在5000至7000元,还享有五险等福利。
为了保障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市民政局打出“引、育、评、用、留”组合拳,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与发展。在经费保障上,拟投资近1000万元,全额承担学生在校期间每年7000余元的学费、住宿费;试点项目实行“定单式”培养、定向就业,项目招收的学生须与学校、市民政局签署定向协议,毕业后由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统筹安排至主城都市区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养老机构工作,履约服务不少于三年。
在培养模式上,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开设课程,试点院校将把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理念融入教学,聘用试点养老机构高水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定期组织学生到试点养老机构实习实践,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养老护理员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在职业发展方面,打通晋升通道,鼓励从优秀公费毕业生中选拔管理人才,破除职业晋升“天花板”,让公费毕业生能在养老服务行业干长久干出名堂。
适老“焕新”
点亮居家幸福之光
除了培育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也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2025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市商务委制定了《2025年重庆市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政策实施方案》,该政策打破户籍限制,全市常住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均可按规定流程获取申购资格,不方便自行购买的老人还可由他人代买代付享受补贴。补贴产品涵盖7大场景39类,从地面防滑产品到智能监护设备,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
在补贴标准与方式上,老年人或其代理人通过“渝快办”APP、“渝悦·养老”应用、“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模块获取申购码,在购买产品交易时出示申购码可直接按照补贴标准20%进行立减,还可重复使用至补贴限额3000元,提高老年人消费体验。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市民政局通过征集“焕新”服务平台、简化补贴资格申报、支持全程信息化办理、设立展示体验场所、加大宣传引导培训,多管齐下,有序推进2025年度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补贴政策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老年人实地体验,参与商家除了要有较好的实地展示样板间或体验场所,还需在“焕新”服务平台上使用电商服务功能,从而实现“老年人线上查找产品+老年人线下体验产品+销售人员服务老年人交易+商家交易痕迹管控+参与商家申报补贴”的全流程把控。
以张大爷为例,他患有听力障碍,一直想购置一台助听器改善生活。得知“焕新”补贴政策后,张大爷通过“渝快办”申请到补贴资格,选购了一款价值8000元的骨导式助听器,使用补贴码后,直接立减1600元,仅花费6400元就将心仪产品带回家,剩下的补贴额度还能用于购买其他适老产品,极大提升了他的生活质量。
人才“育苗”强根基,适老“焕彩”暖人心。重庆市民政局以“人才造血”与“服务输血”双策并举,为养老服务注入专业力量,让居家养老焕发新生。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近年来,北京市依托市场主体,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聚焦老年人尤其是“老老人”的急难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养护院位于乐强路56号,提供852张适老化床位及认知症照护专区,配置防
7月10日,记者从甘肃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470人
7月7日,崇信县新窑镇敬老院高文秀老人见到笔者时高兴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对我们这些老
作为2024年中国康养城市“北方第一城”,从完善政策配套、推动场景上新、培育潜力产业等